听《一面五星红旗》有感
作者:梁丽媚
上周听了袁瑞玲老师讲的《一面五星红旗》这课堂课,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个人的一点看法。
1、老师能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灵活的、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,(例如,富有情趣的导入能迅速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)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,并注重营造民主、平等、互动、开放的教学氛围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对学生的发言很善于激励,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,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。
2、她以一面五星红旗为线索,紧紧抓住店老板前后不同的行为变化进行探究互动,整堂课流畅有序,层层深入,学生的感情也随着理解的深入而不断深化。她有机地整合每个教学环节,引导学生感知、感悟文字背后的蕴涵的“爱国情”,从而使课堂中的“爱国情”自然的生成、深化。
3、自主读文,品味语言,体验“爱国情”。语文课堂教学中,孩子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。袁老师关注这一学生的学习行为,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,感悟爱国情,体验爱国情。如在学习课文4—10自然段时,袁老师问学生:你从哪些句子中出了“我”的爱国精神?然后引导学生感悟。“我摇摇头,吃力地穿上大衣,拿着鲜艳的国旗,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。”“我犹豫了一下,把国旗慢慢解下来,再展开。”“我愣了一下,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。”理解这些重点句子时,袁老师让学生体会,说说自己对句中哪些词有特别的感受?交流中,袁老师又相机引导,让学生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。在这一学习过程中,学生得到了“言”,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“爱国情”;也得到“意”,“我”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,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。
4、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如学到“我”向老板要面包时,老板不答应“我”的要求,学到最后老板为“我”付医药费学生就提出为什么?这样转变教师问,学生答的传统教法。
但在教学过程中,老师缺乏了引导学生朗读,因为有些地方也需要在读中领悟情感的,所以如果能在教学中多读可能会更好一点。